不采用LOG模式拍摄会损失后期再处理的空间 波形图横轴是画面从左到右的像素,纵轴是亮度,可以看到最亮的部分(1023)有一条线顶到了最高,再往上的信息全部丢失; 直方图在摄影领域就经常用了,同样最右边顶到了最高,丢失了亮部信息。 但如果用LOG模式拍摄,亮部和暗部都被压缩到一个狭窄的空间,同时保证了两者的细节。 具体在上图例子中,地面瓷砖的纹路清晰可见,树叶高光和阴影部分的信息比原来更加丰富。 虽然观感比较平,但只要完整记录了从暗到亮的完整信息,后期就有了无限调整的空间。
【为什么要用 Log 模式拍视频】
首先,为什么要用 Log 模式拍视频?因为对会做后期的用户来说,Log 视频是提升画质的绝招。
用 Log 模式拍视频,能增加亮部和暗部的细节,所以在后期能调出更清楚和丰富的画面,这其中的原理是怎样呢?
我们在室外拍摄时,很多时候都会遇上明暗反差极大的环境,我们能把亮部的细节拍下时,暗部的细节就会欠曝;能顾着暗部的细节呢?亮部就会过度曝光。
如果摄影师拍的是照片,我们可以拍摄保留更多信息的 RAW 原始文件,通过后期来把这些过曝或欠曝的细节救回来。但拍摄视频用RAW就很奢侈了,因为 RAW 视频的文件体积太大,需要大量计算能力才能拍摄和后期,一般消费者无法负担。
【Log 视频的原理】
所以,相机公司提供了一个从 RAW 原始文件到一般视频的一个中间点,就是所谓的 Log 视频。索尼有索尼的 S-log、阿徕也有自己的 log C,就算造航拍机的大疆也有自己的 D-log 和 Dlog-M。
Log 是一个对数文档,你可以把它想像是一个电脑调色师,会按着 Log 的数值,在影像传感器的 RAW 原始数据转换为视频的过程里,以保留画面细节为前提,先做一次调色。
虽然 Log 视频能比一般视频更能保留更多的细节,但它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视频,通过 Log 转换出来的画面,对比度和饱和度会降低,画面并不太讨喜。
换言之,你可以把 RAW 视频想像为面粉,Log 视频想像成已经搓得很结实的面粉团。而一般视频呢?就是已经蒸好了、香喷喷的馒头。你现在差的,就是要把馒头送蒸笼里精心烹调,把 Log 视频再做一次调色,把画面优化。
【如何处理 Log 视频】
不同的相机公司,在处理 Log 视频上有不同的手法,例如会强调亮部的细节的 S-log2、重视暗部细节的 S-log3,也有像提供 10bit 色彩空间的 Dlog-M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绝大部份的 Log 视频都会有对比度和饱和度低的问题。
如果大家对后期不太熟悉,要求也不太高的话,其实不用很复杂的操作,简单在后期软件里,把对比度和饱和度调回来就可以了。
不少相机公司都替自家的 Log 视频,提供已搭配好的调色档—Lut (Look up table)。你只需要把 Lut 档案放到视频里,就能简单获得针对 Log 视频的调色效果。
|